編者按
廉潔自律修黨性,風清氣正謀發展。2022年1月,集團微信公眾號“清風城投”專欄正式上線。專欄旨在通過廉政文化的影響力、引導力、感染力、傳播力,加強企業廉政文化建設,深化企業清正廉潔之風,營造良好政治生態環境。專欄下設清風話廉、詩韻倡廉、典故傳廉、紀法釋廉等不同板塊,務求通過形式多樣的廉政教育,引導集團廣大黨員干部職工將紀律意識和規矩意識融入日常、融入工作、融入細微,根植于心踐之于行,進一步激發干事創業激情,推動集團高質量發展。敬請大家關注。
清風話廉:習近平總書記2023年3月13日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摘要
治國必先治黨,黨興才能國強。推進強國建設,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和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,切實加強黨的建設。要時刻保持解決大黨獨有難題的清醒和堅定,勇于自我革命,一刻不停全面從嚴治黨,堅定不移反對腐敗,始終保持黨的團結統一,確保黨永遠不變質、不變色、不變味,為強國建設、民族復興提供堅強保證。
詩韻倡廉:酌貪泉 魏晉·吳隱之
古人云此水,一歃懷千金。
試使夷齊飲,終當不易心。
釋義:古人說這貪泉水,誰飲了都會產生謀取千金的貪欲,但是如果讓伯夷和叔齊來飲這貪泉之水,我相信他們終不會改變自己的高尚思想和情操的。
吳隱之,東晉濮陽鄄城(今山東鄄城)人,曾出任廣州刺史。在這首詩中,吳隱之以伯夷叔齊自比,表示自己清廉為政的決心。他在廣州整飭綱紀,以身作則,地方風氣大為改觀。后來他離開廣州時,行囊蕭蕭,船艙空空?;氐郊抑?,數間小宅,茅屋簡陋。當時著名將領劉裕賜贈車牛,并要為他建造住宅,但都被他謝絕了。吳隱之一生清廉,始終不渝。一代良吏,名垂青史。他的“酌貪泉”詩,言志抒懷,也成為我國詩歌史上一段動人的佳話。
(朗誦者:環境公司 徐旻慧)
典故傳廉:“賢不減古人”徐九思
明代廉吏徐九思一生官職不高,清正廉潔,勤政愛民。他在江蘇句容做過九年縣令,留下“勤則不隳,儉則不費,忍則不爭”的訓詞,為時人稱道,亦啟迪今人。
在句容,徐九思的居室掛有一幅《青菜圖》,附聯“為民父母不可不知此味,為吾赤子不可令有此色”,時時鞭策警醒自己。為了不給群眾增加負擔,徐九思一邊節省開支,一邊奮力開源、自力更生,“躬率吏卒,辟治蕪穢”。他親自率領吏卒,開荒拓地,廣種蔬菜瓜果,飼養雞鴨豬羊,挖塘養魚,凡有用處皆開發之。收獲用于改善縣吏生活和招待來往官員,以此減少了一筆百姓頭上的攤派。
當時,朝廷規定地方糧簿上,有一筆可供本地官員開支的例金,一些地方官往往用來請客送禮,公然賄賂過路官員。而徐九思分文不取,后來還自行取締了這筆開銷。他還制定了招待標準,從未逾越。有一回句容大旱,糧價暴漲,于是巡撫發糧賑災,讓官吏以平價賣出。徐九思將這批糧食一半投入市場,一半煮成粥免費供饑民食用,因此很多人活了下來。同時對拒絕借貸而乘機囤積者一律予以嚴懲。
徐九思在句容任上,心懷百姓,勵精圖治,廉潔奉公,求實從儉,深受百姓愛戴。
紀法釋廉:對待群眾態度惡劣也是違紀
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,這本是每一名黨員在入黨前就應牢記的。然而在近年,黨員干部對待群眾態度惡劣的事件屢次引發輿情,造成較大的社會負面影響,嚴重損害了黨和政府的形象。個別干部甚至認為干好工作就行,態度不好都是無關痛癢的小事。這種想法表面上是工作態度問題,實質上卻是官僚主義的表現,不僅損害了群眾的切身利益,也違反了黨的紀律。
《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》第一百一十六條,有下列行為之一,對直接責任者和領導責任者,情節較重的,給予警告或者嚴重警告處分;情節嚴重的,給予撤銷黨內職務或者留黨察看處分:
(一)對涉及群眾生產、生活等切身利益的問題依照政策或者有關規定能解決而不及時解決,庸懶無為、效率低下,造成不良影響的;
(二)對符合政策的群眾訴求消極應付、推諉扯皮,損害黨群、干群關系的;
(三)對待群眾態度惡劣、簡單粗暴,造成不良影響的;
(四)弄虛作假,欺上瞞下,損害群眾利益的;
(五)有其他不作為、亂作為等損害群眾利益的行為的。